据媒体消息,联通对移动单向网间携号漫游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已经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首肯,最快11月即可实施。
单向网间携号漫游,是指联通的用户无需改号,即可在联通GSM网络没有覆盖的地方使用移动的网络实现通话,而移动的用户则不可以对等地使用联通的网络。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中国移动多年建设的无所不在的网络覆盖优势,将在一夜之间被抹平。因此,这个消息被理解成中国电信业重组实现三大运营商“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被许多人看成是对移动的打击和联通的利好,联通的股票因此大幅上涨。
不过,稍稍做一些分析就可以知道,这种结论可能过于简单化了。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中国电信业的垄断格局不但没有被打破,甚至有强化的迹象。垄断的结果一方面为运营商带来了滚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电信业业务创新的水平和国际的差距越来越大。
从中央关于深化中国电信业体制改革的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全业务经营许可,形成三家市场竞争主体,改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自主创新,加强中国电信业的竞争力,是是次电信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其中,全业务许可是推动改革的初始政策手段,改善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自主创新是电信业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的行动,而加强竞争力是最终的结果。
对照这个改革目标,媒体传言的联通单向网间携号漫游的政策恰恰是电信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将是整个中国电信业。
首先,单向网间携号漫游所对应的业务主体依然是用户的宿主运营商提供的业务。这个政策通过基础设施分享,改善资源配置,从而把网络的差异“抹平”。这可以使得不同的运营商在同样的“网络能力”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从而避免由于网络能力不均衡带来的开发新业务的困难,也避免了强势运营商由于占有网络基础设施的优势对业务提供商进行歧视。
其次,单向网间携号漫游将使得电信运营商彻底放弃通过基础设施的优势保持价格的垄断来实现盈利,而在业务创新的领域大显身手。我们知道,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创新,包括从商业模式到业务/终端集成体系的发展,将会推动一系列新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包括统一通信、黑莓、IPTV音视频服务、苹果的iPhone、Google的Android/Gphone等业务融合创新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电话业务为基础的电信业务经营模式,为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终端开发商、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当然,在短期内,通过不对称管制实现的基础通信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会造成运营商之间的投资/收益不均衡,但是从中长期看,这项政策对于整个中国电信业都是一个重大利好。不过,如果联通对于通过单向网间携号漫游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加用户数的蝇头小利沾沾自喜,如果联通和电信依然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传统话音用户的话,中国移动会在经营压力下首先加速业务创新的步伐,从而在业务创新的领域再次站在中国电信业的前列。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政策推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从此开始了真正的全面转型,不管主观上是否愿意。
评论